檔案館霉菌防治措施有哪些?
檔案館環境若出現通風不良、陰暗、潮濕、濕度偏高、空氣中灰塵較多等的情況時,就容易滋生霉菌等微生物。檔案有害微生物在紙張、膠片、磁記錄等檔案載體材料上容易生長、發育和繁殖,霉菌在生長的同時,破壞檔案、圖書、文物等制成材料,同時產生各種代謝物質如有色物質、有機酸等,并附著于各種載體表面。
常見的檔案霉菌
我國檔案庫房中常出現的、對檔案帶來危害和影響的主要檔案霉菌:毛霉、曲霉、青霉、根霉、木霉等。檔案有害微生物能夠在檔案庫內的高溫高濕條件下生存,分泌出能分解或液化檔案制成材料的胞外酶作催化劑,破壞其分子結構,失去了原有的理化性質,使檔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下降,降低檔案壽命。
有害微生物對檔案的主要危害
危害檔案微生物主要是霉菌。霉菌可在檔案、圖書、博物館庫房墻壁、紙張、膠片、磁記錄、裝具等材料上生長發育繁殖,在生長的同時危害各種材料。
檔案有害微生物的預防
檔案有害微生物在檔案館無處不有,如果在管理上稍有疏忽或失控,有害微生物則會滋生。檔案庫房內微生物防治的基本原則:其一,堅持以“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防治指導思想,統籌兼顧,前端控制,系統防治。其二,所用防治材料,應具備對環境、生態友好,對人、畜以及其他生物無毒害作用,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其三,防治材料盡量勿殘留,易于進行分解和回收。其四,滅菌效率高,操作簡單,基本不損壞檔案制成材料。
微生物的預防主要是在庫房內創造能夠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條件,其中包括控制溫度、濕度、清潔衛生、減少氧氣、放置防霉藥劑等。
一、控制溫度濕度,防止霉菌生長和繁殖
在日常工作中,因嚴格按照《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JGJ25-2010)等有關規定,嚴格控制檔案庫房的溫濕度,尤其應注意防潮、防水。標準中規定:紙質檔案的溫濕度為:溫度14℃~24℃(±2℃)、相對濕度45%~60%(±5%)。
二、保持庫內清潔衛生
檔案庫房內因保持清潔,減少塵土??諝馐菣n案霉菌的傳播媒介,它的清潔程度對預防工作有重要影響??諝馇鍧嵆潭鹊暮饬靠砂凑沼嘘P環保部門的檢測方法,把無菌普通的瓊脂平板暴露在空氣中5分鐘,然后置于37℃條件下培養72小時,計數菌落來判斷(參考下表)。
空氣清潔程度 | 菌落數(單位 個) |
最清潔空氣(用空調裝置) 清潔空氣 普通空氣 輕度污染空氣 嚴重污染空氣 | 1-2 30以下 31-150 300 301以上 |
三、嚴把入庫關
檔案消毒后入庫。霉菌是無孔不入的,要對接收進館的檔案材料進行全面徹底檢查,如發現明顯的霉斑或絨毛狀的菌絲,要隔離開來,消毒處理后再入庫,以防霉菌傳染源隨著這些材料的入庫蔓延。
四、在高溫高濕季節加強檢查工作,采取預防措施
在高溫高濕季節,檔案上非常容易滋生霉菌,一是要加強檢查力度,二是要采取預防措施。
五、藥物防霉
防霉劑是抑制檔案霉菌生長的各種藥物。選擇檔案庫房中使用的防霉劑應滿足以下要求:一是不影響檔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二是具有良好的防霉性。
六、氣調法防霉
氣調法防霉是調節保管環境的空氣組分比例,用氮氣或二氧化碳取代環境中的氧氣,如在裝有珍貴檔案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內先抽真空,再充入純度為99.9%的氮氣,使袋內氧氣含量下降至1%以下,密封保存。此方法對預防檔案霉菌的生長有較好的效果,而且對檔案紙張和字跡均無不良影響,同時還具有防蟲作用。此種方法適用于帶有檔案裝具的檔案處理,或少數珍貴檔案的批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