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檔案到智慧檔案,檔案工作者還要走多遠的路?
文:小融 來源:蘭臺之家交流群
從數字檔案到智慧檔案,檔案工作者還要走多遠的路?朋友圈里,各地檔案伙伴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宸玉堂 ,曲折且漫長;
@Encounter ,現在只想要有一個獨棟的檔案館大樓;
@lemon ,只要資金到位一切都不是夢 ;
@81star ,技術上沒問題,配套制度要跟上;
@丁小丁 ,不要忘記為何上路;
@雀躍 ,不遠也不近;
@娜拉cyy ,檔案人一直在努力;
@趙學敏 ,觀念、技術、資金、管理、人才。
對檔案工作者而言,其實走再遠的路,都能走下去,畢竟中國檔案事業的起點,是在非常艱難的革命年代開始,到今天,所經歷的風風雨雨,足夠成為一部厚重的史詩大作。
但如今檔案工作者面對的,不再是多遠的路,而是一條奔騰、日夜不息的信息河!這條需要跨越的新信息、新技術河,需要人、財、物、戰略,需要造橋或者造船,需要跨過去的新技術,而不是以往靠著一雙鞋,抬起腳來,咬牙就能走下的路。
這條信息河,一邊是檔案、檔案工作、檔案工作者,一邊是民眾、經濟、社會各界的新需求。檔案工作者要跨過河,滿足社會各界的需求,迎合大勢,和未來站在一起,需要什么 ?
新技術、新戰略、新思維。
近年來,國內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社會、經濟、生活等各方面發生變革,老百姓足不出戶,通過“兩微一端”就可辦理各種繳費、查閱、預約、訂購。涌現出的浙江”最多跑一次“,貴州大數據+政務云,山東智慧城市建設,數字福建,都是新時期新技術背景下的典型代表。
檔案工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各地新產業新戰略新項目,或多或少都和檔案工作有關。檔案行業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從國家檔案局到各地檔案部門,檔案專家到基層檔案工作者,檔案學會到檔案服務企業, 希翼抓住時代機遇,讓檔案工作在時代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2019年數字中國檔案峰會在福州落下帷幕,"檔案聲音"唱響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國家檔案局副局長付華在峰會上表示,檔案行業第一次參與國家最高層次的峰會,使檔案行業融入了數字中國建設的偉大歷程,對推動檔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檔案部門坐擁龐大的檔案資源,有著天然的優勢。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檔案館4210個,全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65371.1萬卷、件;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16個,國家級數字檔案館27個。館藏電子檔案162.9萬GB。
未來,這些數字還會增長,要滿足社會大眾的新需求,需要更加現代化、電子化、網絡化的檔案管理,需要主動融入到地方發展的戰略規劃之中,需要將優勢轉化,才能產生更多的經濟、社會價值。
李明華局長在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指出,經濟建設到了一定階段需要轉型升級,檔案事業發展同樣需要轉型升級,實現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檔案管理現代化,是檔案事業升級的一個重要目標。李明華局長要求緊抓檔案信息化,實現檔案事業發展轉型升級。
國家檔案局公布的首批全國檔案專家106名,檔案信息開發利用領域和檔案信息化建設領域就有39人。國家檔案局年前發布的13號令,面向未來,為適應機關檔案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對新時代檔案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
檔案信息化離不開檔案管理的現代化,檔案管理的現代化意味著檔案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
在山東,智慧檔案館建設如火如荼。李滄區檔案館、市北區檔案館、黃島區檔案館等智慧檔案館項目的落地,讓檔案事業融入智慧青島的戰略之中,不僅提升了城市品質,更重要的是通過信息技術與各種檔案科技服務的整合,實現智慧聯網技術下的各種新興產業發展,成為實現智慧青島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黑龍江,省委辦公廳的檔案庫房用上了智能化的檔案設備和軟件,有物聯網技術的檔案裝具,大數據監測的庫房環境設備,再到智慧檔案管理軟件,檔案工作的收、管、存、用,進入了智能管理的階段。
同樣的例子還在湖南省、廣東省、北京市、福建省......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的科技融入到各地檔案館建設項目中,讓檔案工作邁入智能階段,也是檔案工作同步跟進電子政務、國家發展規劃,跨過新技術河流的探索。
全國檔案專家、清華大學檔案館薛四新博士在最新著作《檔案館現代化管理——從數字檔案館到智慧檔案館》中寫道,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新思路、新方案不斷推陳出新,其前進的步伐是不可阻擋的,智慧檔案館的建設是必然的。
在檔案行業交流群中,每天有各種紙質檔案歸檔的問題,各種政策法規標準的探討,但是最新的一次分享討論,是圍繞新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進行,檔案工作者在做好當下的事情之余,對于未來的發展,一直滿懷期待。
中國人民大學馮惠玲教授在《檔案學研究》2019年第1期的一篇文章指出,其實,不同角色、不同基礎、不同年齡的人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接受新知識新技術,重要的是理解新知識新技術賦予文件管理的新規則和新能力,以積極的態度讓文件、檔案管理與現代科技共舞。
檔案行業在新技術浪潮的洗禮下,一步步向前,檔案工作者需要走多遠的路,才能跨過這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