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檔案新時代即將開啟
檔案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檔案工作在履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同時,應積極融入智慧城市建設的大潮中,抓整合,促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努力提高檔案工作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參與度和貢獻率,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參與智慧城市建設,首先要做好智慧檔案工作。目前,關于智慧檔案的建設,檔案界的專家和學者從理論到實踐都提出了不少良策。隨著檔案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檔案工作者運用現有技術設備,已很難完成海量信息資源的管理,必須探索戰略轉型,提出檔案管理的新途徑、新方向、新辦法。具體工作中,既要有對信息深入挖掘、互聯互通、提供智慧服務的能力,又要有對信息進行感知、深度加工、協調開發治理的能力。這些要求無疑就落在智慧檔案身上,因此,建設智慧檔案勢在必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會上強調,要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建設數字中國。我們要深入理解,認真領會,認清主攻方向,尋找方法,摸清規律,積累經驗,把智慧檔案真正建成創新型、實用型的科技成果,在全國推廣應用。當務之急是認清和把握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階段性任務,做到“增量為民生、存量為開放、接收要實效、開發要成功”,充分了解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發展規劃,徹底解決電子文件歸檔、電子文件存儲和備份等問題。做到信息系統整合,信息資源共享。在“抓整合、促共享”的基礎上,總結數字檔案在理念、資源、技術方面的局限性,朝著智能感知和智慧化檔案管理的方向邁進。
在這方面,南京市檔案館較先行了一步。他們在全國檔案界首先提出《智慧檔案建設實施方案》,探索了檔案信息化發展的愿景,搭建應用平臺,構建智慧要件,積極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實現對檔案信息深度挖掘,形成智慧信息,基本滿足了智慧城市的智慧需求,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的特色之路。當然,智慧城市建設方興未艾,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這給智慧檔案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當前重要的是,檔案工作應立足于求“新”、求“變”。構建高效、安全、共享的實用平臺,實現“1+1>2”的效果,必須狠抓三個建設,即智慧檔案應用體系建設、智慧檔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建設。
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不僅要求智慧檔案不斷完善和優化,而且要求檔案部門適應新時代要求,加快轉型升級,做到站位高、思路寬、質量佳,徹底解決存儲、保管、傳輸、利用方面的難題,上升到智慧的高度,即建成智慧檔案館。
展望智慧檔案館
一般來講,智慧檔案館的實質是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子系統,是和智慧城市相互配合,協調發展的。一些專家學者將檔案館建設劃分為3個階段,即傳統檔案館、數字檔案、智慧檔案館。從理論和實踐上看,智慧檔案館的功能比較完備,明顯優于前兩個階段的檔案館。概括來說,智慧檔案館有3大突出優點。一是能利用高新技術,快速感知和處理檔案信息和數據,促進檔案館功能升級;二是能使智慧記憶上升到智慧服務,快速滿足智慧城市的智慧需求;三是能改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質量,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因此,智慧檔案館的建設和發展是大勢所趨,是全國人民的期望,也是與時代共同前進的壯舉。
在智慧檔案館建設方面,青島市檔案館起步較早,現已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智慧檔案館是在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融入智能建筑新概念產生的。它采用先進的智能化系統,將供電、供水、消防、門禁、防蟲、防霉、通風、溫濕度控制集成為一體化的中央管理中心。不僅實現了檔案館功能的升級,而且更能保證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建設智慧檔案館,無論是新建或改建,都要做到“五個全面”。一是設計建設全面提速;二是管理工作全面加強;三是資源總量全面增長;四是服務能力全面提高;五是檔案安全全面抓好。無論是硬件和軟件上,都比傳統檔案館、數字檔案館具備更加突出的先進性、實用性。因此,智慧檔案館更能滿足智慧城市的智慧需求,實現人們渴望已久的智慧服務。
智慧檔案館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智慧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在落實《全國檔案專家選拔與培養實施方案》的同時,要同步建設檔案人才信息數據庫,多舉措、多渠道、多方式地加強智慧人才的培養。除了崗位培養、專項工作培養等,應特別重視在交流合作中培養人才,讓參與智慧檔案建設的工作者在交流合作中學知識、增才干、激發工作熱情。做到從“被動管理”到主動學、主動干的轉變,從而把智慧檔案館辦得更加繁榮,更加充滿活力。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科技興檔、人才興檔的理念已經深入全國檔案部門,并已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檔案部門更應立足本職,面向智慧,銳意進取,昂首闊步,走進智慧檔案事業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