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單位的建檔工作如何利用智能密集架?
文物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藝術、精神、研究、欣賞、歷史價值。文物保護單位的建檔工作如果利用智能密集架來做,效率大大提高。
有利于保護歷史文化,能給后人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文物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藝術、精神、研究、欣賞、歷史價值。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流傳于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日用品壞了,可以再生產制造,文物卻不同,它不能再生產,再生產出的東西不是文物,是仿制品或贗品,是沒有任何文物價值的。文物一旦損壞,就永遠不能復原。沒有眾多的文物史跡,文明古國也就名存實亡,失去其傳統的風采和內涵。
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的立卷歸檔
1、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的組成。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即一般所說的“四有”檔案,其內容包括對文物保護單位本身的記錄和有關文獻史料,這些文獻史料大致分為科學技術資料和行政管理文件兩部分。記錄檔案在形式上分為主卷、副卷和備考卷。主卷以記錄跋扈管理工作和科學資料為主,包括文字卷、圖紙卷、照片卷、拓片及摹本卷、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卷、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卷、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卷、文物展示卷、電子文件卷、續補卷,副卷收載有關行政管理文件和工作情況,備考卷收載與該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參考資料。簡而言之,就是以記錄和收錄兩大形式組成。
2、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的立卷。主卷作為記錄卷除以表格形式統計相關數據外,還要對該文物保護單位本體作歷史沿革、基本狀況描述和價值評估等方面的詳細文字著錄。這些文字著錄尤其是能彰顯立卷人的業務素質、文字功底與職業水準,一般來說歷史沿革、基本狀況描述和價值評估這三類文章板塊,一些基層單位的立卷人往往把它們混為一談、相互復制,但是從立檔的科學性和嚴肅性的角度出發,它們互有側重。歷史沿革主要描述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置沿革、修建沿革、使用沿革,應該可以理解為是從時間的縱向發展;基本狀況描述內容包括,總體狀況描述基本和詳細狀況描述,即對文物保護單位的基本情況作概括性介紹和對有代表性的單體作詳細介紹,是從空間布局方面做文章;價值評估是綜合對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認定。這樣才能科學、系統、準確、翔實地記錄和保留該處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文化信息。
3、文物環境記錄,以前,人們只關注到文物本體,而忽略了映襯它的環境,所以對環境破壞非常嚴重。這些年,提出對文化遺產保護整體性、系統性、綜合性的要求,也是對文化遺產所處的環境的要求。因此,文物環境在立檔中也和文物一樣,是非常重要的數據。記錄檔案要求詳細描述文物保護單位的地理位置:除描述經、緯度,海拔高度、行政區域位置外,還需要描述河流、峽谷、山脈、山峰、公路、鐵路、重要建筑物、大地坐標等情況。自然與人文環境、氣候、地貌、地質、水文、土壤、植被、動物、特殊景觀、居民、產業、交通狀況、環境變化、主要環境問題等。還要進行古樹古木登記。
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的管理
首先是編碼工作。依據國頒標準,文物保護單位在具體時間范圍內的檔案全宗號是具有唯一性。實際工作中,一些地區存在文物保護單位身份混亂的現象,一個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具備多種身份。這就要求編碼工作必須嚴格遵守規則,進行計算機錄入和編碼工作,在按照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錄入的前提下,智能密集架可以有效提升文物檔案的安全保護級別,便捷管理文物檔案管理,實現檔案庫房智能化管理。每一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再按照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別錄入。在每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每一類別內,按照公文公布的年代順序排序編號,在同一公布的年代內,按照文物保護單位的時代排序編號,在同一時代范圍內,按文物保護單位第一字母的音序排序編號。
其次,執行“分散建檔、集中管理”的原則。建檔工作由各行政省級文物部門組織、審核、驗收。各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機構負責收集、整理、歸檔,統一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保管,國家文物局建立兩個庫,即:記錄檔案庫和記錄檔案(核心指標)數據庫,進行集中保管。
“文物保護單位”一詞,是文物界對不可移動文物的專用名詞,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遺留或保留下來的具有價值的實物和相應它的環境與地域。利用融安特科技自主研發生產的檔案智能密集架開展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是在保護文物本身的同時,延長和保留它們在有限的物理生命之外的歷史信息,能保證為在一些極端情況下(例如自然災害、戰爭、盜竊等),文物遭到破壞后進行修復、追蹤等行動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