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檔案文獻展暨圖錄發布會在京舉行
國家檔案局局長李明華(右四)與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左四)出席中外“絲綢之路”
歷史檔案文獻展開幕式暨《錦瑟萬里 虹貫東西——16—20世紀初
“絲綢之路”檔案文獻集萃》圖錄發布會。本報記者 楊太陽 攝
9月26日,中外“絲綢之路”歷史檔案文獻展開幕式暨《錦瑟萬里 虹貫東西——16—20世紀初“絲綢之路”檔案文獻集萃》圖錄發布會在北京大學校史館舉行。國家檔案局局長李明華,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出席發布會并致辭。發布會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黨委書記徐健主持。
李明華在致辭中指出,在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之際,我們共同見證“絲綢之路”歷史檔案文獻展覽開幕和圖錄發布很有意義。檔案文獻是人類社會活動的記錄,是社會發展的歷史見證,是文明賡續的基因密碼?!敖z綢之路”檔案文獻,不僅是人類歷史的記憶,更是文明交流的符號,承載著千古常新的“絲路精神”,成為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本次展覽的舉辦和圖錄的出版,是“絲綢之路”歷史檔案文獻整理、編研和宣傳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幾個月來,國家檔案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北京大學的專家學者緊密合作,從國內外十多個國家地區所藏浩瀚的歷史檔案文獻典藏中擷英集萃,挑選珍品,付出了很大心血與勞動。展品主要來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這些歷史檔案文獻集中展現了16—20世紀初我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廣泛開展經貿人文交流的歷史佳話,旨在傳承絲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民心相通,鞏固“一帶一路”建設基礎。希望以本次展覽和圖錄出版為良好開端,與北京大學更進一步開展合作。
郝平說,中國既有遼闊的陸上疆域,又有漫長的海岸線。陸上、海上“絲綢之路”一直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紐帶。北京大學與國家檔案局通力合作,共同舉辦中外“絲綢之路”歷史檔案文獻展,并以此為契機出版《錦瑟萬里 虹貫東西——16—20世紀初“絲綢之路”檔案文獻集萃》圖錄,這是雙方以學術合作推動“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實踐。此次參展的檔案文獻包括400年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所保存的真實、珍貴的第一手檔案文獻,對于史學研究者和歷史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學術盛宴。未來,北京大學將加強與國家檔案局及其下屬單位的合作,共同搭建跨學科、跨領域的高水平研究交流平臺,為“一帶一路”倡議和重大國家戰略提供更為全面的學術支撐,舉辦更多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在政策建議、理論創新等方面為國家建設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據了解,2016年以來,國家檔案局有計劃地組織開展了“絲綢之路”歷史檔案的搶救、整理、研究、宣傳等工作,廣泛開展國際國內合作。2018年11月,在福州召開“絲綢之路”文獻遺產保護和利用國際研討會,北京大學幾位教授參與研討;2018年12月,將“絲綢之路”歷史檔案文獻展辦到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今年,啟動“一帶一路”檔案文獻展覽進院校計劃,得到了北京大學的大力支持與積極合作。
出席發布會的還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榮新江等專家學者和部分北大師生代表。發布會后,與會嘉賓一起參觀了中外“絲綢之路”歷史檔案文獻展。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19年9月30日 總第3432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