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的背景下,電子檔案長期保存到底用PDF還是OFD?
最近,大家都看到了,美國又將28家中國地方政府機構和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進行制裁,并借機污蔑抹黑中國。
作為檔案工作者,我們再次感受到安全的威脅,如果美國的制裁升級,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因為在檔案工作中,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的格式中有PDF,而PDF就是來自美國Adobe公司。
我們都知道美國Adobe公司的PDF,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電子檔案保存的國際通用標準ISO32000,認可度和使用度非常高,很多的瀏覽器、軟件、電腦系統都是支持的,有一個非常好的生態。正如很多手機用的安卓android系統來自美國谷歌,安卓系統自身就帶很多的應用,很多設計和軟件開發都是基于安卓的。
從中興、華為面臨的美國打壓和制裁,我們認識到,哪怕是購買美國人的產品和服務,也會有一天面臨別人的威脅、斷供甚至技術“劫持”,尤其當我們習慣使用的時候。
對于檔案工作來說,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那絕不簡單的是檔案安全的問題,甚至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2010年5月26日至28日,全國檔案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十八次年會在天津召開,會議提出,與工業和信息化部一同暫緩采用以美國ADOBE公司技術為基礎的《長期保存的電子文檔文件格式第1部分:PDF1.4(PDF/A-1)的使用》作為行業標準在我國的實施,并最終與行業標準委達成協議,將該標準的使用范圍限定在“涉密文檔以及作為檔案保存的文檔”以外。
中國有句話“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里”,在美國制裁的大背景下,檔案信息安全亟需我們重新審視,對電子檔案長期保存來說,我們到底要繼續用美國公司Adobe的PDF,還是轉換用國內的OFD,需要認真考慮,至少我們要開始對OFD進行研究,做好準備工作。
當然,以往長期使用PDF,已經習慣了,再轉為OFD,不可避免的會有成本高、適用度低、兼容性低、配套缺乏等各種不利于工作開展的因素,但至少,這是國內自主生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使用外國公司產品帶來的安全威脅。
近些年,國內的檔案科技發展迅猛,中國檔案生態在逐漸形成,這是檔案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科技基礎,也是我們面對安全威脅時的依靠。我們需要從思維上重視起來,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技術,提升自己。
從長遠的安全和發展布局上,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涉及安全的法規標準,我們需要大力支持和采用國內檔案科技企業及其檔案生態鏈上的產品和服務,給檔案科技企業生存空間,這樣才能保證檔案事業發展的科技安全。
世界并不會因為我們的習慣而有所妥協,世界每一天都在變,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格局,每一次的小小的外部變化,都會產生蝴蝶效應,讓我們本身習慣的一切變得陌生,甚至會讓我們失去一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需要以自強面對變化,需要依賴科技,贏得未來。(來源:蘭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