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2019年全國青年檔案工作者學術論壇精彩發言!精彩瞬間(第一輯)
▲2019年11月14日全國青年檔案工作者學術論壇現場(圖:蘭臺之家)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檔案局館長會議精神,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促進青年檔案工作者的成長,繁榮檔案學術交流,由中國檔案學會主辦的2019年全國青年檔案工作者學術論壇2019年11月13日至11月16日在重慶市召開。
以下是蘭臺之家在現場記錄整理的講話要點,僅供伙伴們參考、學習,有任何問題,敬請“留言”。更多論壇照片,請查詢蘭臺之家“精彩瞬間”,長按保存、下載。
▲中國檔案學會副秘書長黃浩民主持會議
▲重慶市檔案館館長 李華強 致辭
李華強館長代表重慶檔案館,向2019年全國青年檔案工作者學術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蒞臨重慶參會的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李華強介紹了重慶的發展情況,重慶市檔案館的成就和發展,熱忱歡迎全國各地的檔案同仁,多來重慶走走,多來重慶檔案館傳經送寶,加強交流協作,共同推進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檔案局 中央檔案館副局(館)長 付華講話
付華指出,論壇圍繞“檔案事業發展轉型升級中的突破與創新”問題進行研討,對于動員檔案工作者投身于中國檔案事業的建設,致力于中國檔案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代表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對于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對于給予這次論壇成功舉辦的重慶市檔案局,重慶市檔案館表示衷心的感謝。
舉辦青年檔案工作者的學術研討會是中國檔案學會的一個創舉。1993年,中國檔案學會在廣西北海召開了第一次青年檔案工作者的學術研討會。2010年以后,青年檔案工作者學術研討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一直堅持到今天。這次會議,一定能夠閃亮青春、燃燒激情、激發活力,也一定能夠動員更多的青年檔案工作者投身于新時代檔案事業的建設。
付華指出,青年是中國檔案事業發展的希望。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全國各行各業的檔案工作者中,青年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在事業發展的各個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把青年工作者動員起來,提高青年檔案工作者的素質,激發青年檔案工作者的活力,關系到檔案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也關系到“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使命的實現。我們需要建立一支信仰堅定、政治過硬的青年檔案干部隊伍,必須造就一支能夠堪當大任的青年工作者隊伍,必須搭建一個讓廣大青年檔案工作者發揮才干的舞臺,也必須點燃青年檔案工作者的激情,激發青年檔案工作者的活力。
青年是攻堅克難的中堅力量。經濟社會的信息化,給檔案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信息化本身也給檔案工作制造了許多難題,提出了挑戰。應對這些挑戰,解決這些難題,需要有豐富經驗的老一代的檔案工作者,更需要我們青年檔案工作者的努力和奮斗。青年檔案工作者要養成學習的習慣,要下真功,也要下苦功夫,學習不但要努力,而且要學習最新的技術。青年工作者要把學習作為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組織的要求,學習也應該是自覺的,而不應該是號召的。
青年是事業傳承的橋梁,檔案事業要對歷史負責,要為現實服務,要替未來著想。檔案館保存大量檔案,絕大多數是永久保護,需要一代一代的檔案工作者傳續下去。檔案事業終究會傳到年輕一代檔案工作者的手中,就如同當年老一代的檔案工作者接過了推動事業發展的接力棒一樣,檔案事業的發展,需要后來的年輕人去接力、去傳承、去發展。
付華指出,檔案事業每一點發展,每一點進步都是干出來,不是等出來的,也不是要來的。要想成功必須力行,必須做到知行合一,要把書本上學來的東西落實到實踐上,要真抓實干,做實干家,不做空談者,要作風過硬。新時代的檔案工作者也必須修身,要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把嚴以修身、錘煉黨性作為終身的必修課,真正管住自己、戰勝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也必須養性,要始終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干,要鍥而不舍,持之以恒。要以釘子的精神擔當盡責,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有利于檔案事業發展的,無論是大事小事,都要一件接著一件沒辦,一年接著一年的干,踏踏實實,腳踏實地,把既定的目標和綱領變為現實。
▲中國檔案學會秘書長 鄧小軍, 講解論文評選情況
本次論壇收到的論文,進行了嚴格篩選、嚴格評選。第一輪是由7個專業委員會,從800多篇里面選出700多篇,匯總到中國檔案學會以后,進行了查重,總共淘汰了將近100多篇。淘汰的論文,一方面是文章質量不高,由專業委員會進行淘汰,另外還有不少數量的涉嫌抄襲。論文評審近年來越來越嚴格,涉嫌抄襲的將會被堅決淘汰。7個專業委員會又從700多篇里評選出來189篇優秀論文。從189篇論文當中,我們聘請了16個專家評委,對優秀論文再次進行評選,最后評選出一等獎46篇,二等獎62篇,三等獎81篇。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巡視員吳紅 主持論壇第一場、第二場發言
▲航天五院技術資料中心 肖思佳
發言主題《新時代數字化聲像檔案資源的管理、利用實踐與啟示》
發言人從聲像檔案的“視聽”性出發,對數字化背景下聲像檔案的管理與利用特征進行了分析,認為聲像檔案具有多樣性、直接性;聲像檔案的利用層次有三層,分別是實現聲像檔案的本質職能、編研職能和社會價值。
在聲像檔案的利用實踐中,介紹了以照片檔案資源為基礎的圖冊編輯、面向內部開展聲像檔案新聞片的制作、面向社會媒體開展聲像紀錄片的創作和面向新媒體探索以網絡為依托的綜合文創作品。發言人認為聲像檔案應充分借助數字化發展帶來的“紅利”,履行歷史使命,并抓住網絡新媒體等現代傳播途徑充分發揮檔案資源的價值。
▲國家檔案局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二室 杜琳琳
《大數據環境下檔案管理系統的協同設計》發言人認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環境下檔案工作,需要轉變思想,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好與大數據管理部門的關系,要加強頂層設計與超前謀劃,做好前期業務技術準備,強化平臺建設。檔案部門要積極參與行政審批事項梳理,打破傳統管理模式,探索適合新的管理方式。 在大數據環境下,“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工作中,浙江、上海等地均走在了前面,探索出了一條與政府各部門對接,進行大數據環境下政務信息資源歸檔的途徑。但是,相關工作的開展還處于標準制定和平臺建設的磨合期,真正歸檔的政務信息資源還不多。國家層面要大力推進一批大數據環境下政務信息資源長期安全保存的試點,總結經驗,進行推廣創新。
▲華南師范大學檔案館 譚彩敏《關于個人數字存檔的幾點思考》
發言人認為個人數字文件無疑是來自個人的社會活動,關鍵在于如何劃定“社會活動”的范圍。
個人數字存檔與檔案機構的檔案管理有管理對象不同,管理主體不同和鑒定標準不同。檔案機構在個人數字存檔發展過程中應當發揮倡導者、引導者的作用,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探索提供個人數字存檔服務的可行途徑。
▲全國檔案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副教授 錢毅 點評、分享
從小到大,我的作文幾乎從來沒得過表揚!直到有一次,我頭被砸了一次,什么意思呢?有一次我頭皮撞了一個墻,頭上流血,同學送我到醫院去看病,回來我就覺得有感觸,那個時候每個星期要交篇周記,我就感覺那次就很自然的寫出來了,結果老師看了文章之后,還當范文讀了。
這就是道理,告訴我什么,寫文章,如果你有東西,自然就會把它寫出來,所以,寫文章不是一個簡單的語法問題。我們研究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弄懂了,不一定說要非常講究一些格式或者一些規矩,只要內在有任何的東西,稍加規范,可能就是一篇好文章。
提三個感受,選題方面我們要提??傮w來講,選題一定要有問題意識、問題導向。
第一個就是提問題,擺問題,問題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第二個一定要有觀點。所謂觀點,就是要對這個事懂,然后才能發表評論,所以現在大量的文章,大家都是有感而發,但我感覺可能作者的頭還得被砸一下,因為文章的深度還不夠,還不深刻。所以我覺得可能還需要在提煉上或者認知的深度上下功夫。
第三個要總結一下,文章一定要有價值,要一定要體現一個貢獻。第一方面要有信息價值。
一篇文章,有的時候不一定看個人觀點,看提供了什么信息,至少對一些新的領域以來,我們第一個看的就是信息層面東西。信息找到中期的時候,你就注意一定將開始做結合,結合我們的行業,我們的需求核心痛點是什么?所以這個是中期的文章。
然后到末期我們就要開始引領行業的未來技術,要怎么去引導?消化它,在戰略上、規劃上、標準上,有沒有什么具體建議?一步一步研究。把文章當成一個學術共同體,當成一個群體來講的話,我覺得有這么一個階段,我們每個人要在每個階段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