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青年檔案工作者學術論壇精彩發言!精彩瞬間(第三輯)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檔案局館長會議精神,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促進青年檔案工作者的成長,繁榮檔案學術交流,由中國檔案學會主辦的2019年全國青年檔案工作者學術論壇2019年11月13日至11月16日在重慶市召開。
以下是蘭臺之家在現場記錄整理的講話要點,僅供伙伴們參考、學習,有任何問題,敬請“留言”。更多論壇照片,請查詢蘭臺之家“精彩瞬間”,長按保存、下載。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副教授 牛力
主持論壇發言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管處 田呈彬
發言主題:《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檔案化保護模式研究——基于民族記憶構建視角》
主要觀點:民族記憶構建有四大要素,主體、客體、中介和環境。構建主體既包括諸如檔案機構這類實施檔案化保護、記憶保存的主體,也包括民族成員等作為記憶接受者的主體;檔案作為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原始記錄,它的確定性、真實性等屬性決定了它可以作為記憶保存載體,充當記憶構建課題,甚至檔案本身就是作為記憶的一種形式而存在。
在記憶構建主客體結構里,中介不僅是過渡手段,它還是記憶最直接最典型的形式;民族記憶構建這一活動既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也受記憶構建主體的主觀意識、知識水平與業務能力等因素的影響。
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檔案化保護原則有三個,體性原則、重點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檔案化保護模式要以四大要素框架為基礎,確立以下保護模式。記憶構建主體要明確檔案部門位置,加強多元主題合作;記憶構建客體,建設豐富的檔案資源體系;記憶構建中介,需要傳統與新型中介并舉建設;記憶構建環境要優化構建環境,提供基礎支撐。
▲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研究司 紀萌
發言主題:《論檔案利用與政府信息公開的銜接和法律適用問題》
主要觀點:《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自2008年5月施行,至今已有11年的時間,條例實施后產生的首批政府信息剛剛到達法定移交期限。從立法上做好檔案利用與政府信息公開的銜接,將有助于明確雙方的法律責任,避免今后矛盾涌現。
剛剛完成修訂的《信息公開條例》對這一問題沒有作出明確規定,期待目前還在修訂過程中的《檔案法》能夠設置一個銜接條款。
同時,在實踐工作中,如果行政機關能夠在移交前對檔案中包含的政府信息作出明確標識,并對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提出開放或限制使用的意見,將有助于檔案館及時開放,包含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檔案,并對包含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檔案能否提前開放作出準確的判斷,讓其更及時、更充分地進入公眾的視野。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副教授 聶勇浩
發言主題:《檔案數字化中的外包決策研究:資源依賴與交易費用的視角》
主要觀點: 第一,資源依賴交易費用是檔案數字化中是否采用外包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二,在資源依賴的視角,檔案機構對檔案數字化市場中的人力資源、技術設備資源的依程度越深,則檔案工作者的外包意愿越強烈。市場所提供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設備資源對數字化工作有著做大的幫助,是檔案機構選擇數字化外包的重要推動力。
第三,對外部機構場地的依賴性,事實上會對數字化外包意愿產生負向影響。在檔案機構自身無法提供充足的場地的情況下,檔案工作者不會選擇檔案數字化外包的方式,甚至不會啟動數字化工作。
第四、在交易費用視角下,對外包中安全保障程度的認知狀況,影響著檔案工作者的外包意愿。檔案不同于一般物品,對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極高,如果安全風險的顧慮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數字化工作則不會選擇以外包的方式進行。在檔案數字化工作中,只有安全和保密的關切得到有效回應,外包對于檔案機構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第五,與理論預期不同的是,與交易費用有關的市場競爭、溝通協調和質量控制這三個因素,對于檔案機構是否采用外包的方式開展數字化工作并沒有產生影響。
在數字化過程中是否采用外包的方式,檔案機構目前主要從資源和安全兩方面進行考慮。人力資源和技術設備資源的外部依賴性,是他們采用外包方式開展數字化的主要促進因素。安全方面的顧慮,包括是否具備安全可控的場地,以及數字化加工過程中是否具有足夠的安全保障措施,則是限制數字化工作中外包的主要因素。在研究不足上,研究的樣本局限在廣東地區,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考慮擴大調研范圍,增加結論的代表性,以進一步探究是否存在其他影響數字化中外包意愿的重要因素。
▲安徽大學檔案館 顧 偉
發言主題:《新技術環境下檔案利用服務工作研究》
主要觀點:新技術環境下提高檔案利用服務工作水平的措施:1、要重視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切實轉變檔案服務理念,樹立檔案服務工作的全局觀。2、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智能化技術,深度挖掘檔案信息資源。3、要充分發揮移動化服務的優勢,改進檔案信息化服務手段。4、要充分利用社交網絡,改進檔案利用服務方式,拓寬檔案利用服務渠道,將檔案貼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
▲全國檔案專家 全國檔案領軍人才 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二級教授 丁海斌
點評、分享
第一方面,研究問題要是真問題。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首先要選擇真問題,而不是假問題、偽命題或者半真半假的問題。
第二方面論證問題的時候要擺事實,講道理。事實和邏輯是科學論證所必不可少的兩大基本要素,事實就是要有事實舉證,要一切從客觀事實出發。講道理就是要有嚴密的邏輯論證。無論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論證,都要注意一個問題,要養成沒有根據不說話的習慣。
第三個方面,要注意形式和細節,寫文章一定要講規矩。寫論文,不是寫雜文,不是寫散文,可以隨便一點。論文是要講規矩的,而且要嚴格地講規矩,規矩或者形式,既是外在的東西,也是內在的東西。
首先說摘要,絕大部分論文的摘要講的都是意義和重要性,而摘要真正要寫的是作者的觀點,作者的結論。比如說你建了一種模式,這個模式是什么?要準確地明確地告訴大家,在摘要中就要說清楚。摘要是結果,不是前提,不是意義,不是重要性。
其次就是引言,引言是一種形式。首先要說明研究現狀是什么樣子的,別人研究到什么情況,然后在別人研究的情況下,你認為還有哪些不足,要去解決這些不足的問題,一定要說出研究的理由,如果不說明別人研究到什么程度,文章的研究理由是不存在的,所以引言一定要有,而且一定要把問題說清楚。
還有關于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問題。最新的關于學術不端里面就有一條,文章中大量出現間接引用,可以被視為學術不斷。所以能夠直接引用的時候一定要直引,文章中不得已的時候,有那段話不想大量的引用,只是把他意思說一說,只有在少量的情況下才使用間接引用。
最后一個非常小的問題,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有最新標準,在最新標準中和我們一些傳統的習慣是不一樣。
這些我們一定要學習,因為這是寫好論文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