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整理全文丨徐擁軍教授:檔案學術論文與投稿
應蘭臺之家的全國各地檔案伙伴要求,小融整理了徐擁軍教授的演講,全文僅供參考、學習,有任何問題敬請留言,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演講相關視頻請查閱“知網在線教學服務平臺”,感謝主辦方為全國各地檔案工作者帶來的學習機會。
第一部分:學術論文的寫作。
我覺得一篇學術論文,它有5個基本要素和相應的5個基本要求。
第1個要素是論文的主題。論文的主題就是論文的中心思想、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立言之本意,是論文的靈魂、精神的內核。主題也就是立意定題。對于主題,我們的要求是言之有物,要克服假大空,要是研究一個實實在在的真實的命題。
第2個要素是結構。結構是論文的骨骼框架,也就是謀篇布局,謀篇布局的要求就是言之有序,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各部分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嚴密的邏輯結構。
第3個要素是材料。材料是論文的血肉,支撐我們論點的各種論據,包括法律、政策、數據、案例等等。選材、取料要求是言之有據,要有理有據。
第4個基本要素是語言。論文的語言是論文的細胞,也就是說遣詞造句,遣詞造句的要求要言之有范、嚴謹規范,不能使用網絡語言,不能使用口語。
第5個基本要素是格式。格式是論文的膚色是呈現給我們的外形,也就是說排版設計,我們要做到的是“顏”之有形,顏色的顏,顏之有形,有一定的外形。這就是論文的5個基本要素和5個基本要求,主題是論文的靈魂,要言之有物;結構是論文的骨骼,要言之有序;材料是論文的血肉,要言之有據;語言是論文的細胞,要言之有范;格式是論文的膚色,要“顏”之有形。這就是我講的五要素,五要求,言之有物,有言之有序、言之有據、言之有范、“顏”之有形。
今天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只能和大家講前面兩個要素和兩個要求,主題和結構。
我們首先來看論文的主題,論文的主題就是論文的中心思想、立言之本意,論文的主旨。對于論文的主題有4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1個求實,切忌空虛、虛無、空洞,要研究的是一個真實的,實在的理論話題或者實踐問題。
第2個求新,求新就是要切進老生常談,我們的選題要有新意,新穎有創新。
第3個求小,求小就是我們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切忌貪大求全,不要面面俱到,要重點突出,從一個小的點來切入。
第4個要求是求深。求深就是要一針見血、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切中要害,切忌淺嘗輒止。
這就是論文的主題的4個要求,我們首先來看第1個要求,求實要選擇一個真實的、值得研究的、言之有物的主題。
第2個方面我們說求新,我們的選題要有新意、新穎有創新。
第一,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
第二,要領會中央的最新精神。我們要從整個社會的大背景、國家的大環境,來審視我們的檔案工作,要跳出檔案圈來看檔案,要思考檔案工作如何來服務與支撐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重要戰略,我們要從跳出檔案圈來看檔案,要從整個國家社會的大背景來看,我們的檔案工作怎樣來支持和服務國家的中心工作,所以我們要領會黨和國家的最新的精神、戰略,思考我們檔案工作在這樣的一種背景、宏觀的大背景、大的戰略下如何來做。
第三就是我們需要關注社會的輿論熱點。社會輿論熱點能夠吸引眼球,所以這種文章為讀者所歡迎,為讀者所歡迎的文章,肯定也就為期刊的總編所歡迎。我們說求新這一方面,我們有一些朋友就會問,當前檔案學研究有哪一些熱點問題?有哪一些新的問題?其實大家可以去關注,各大檔案期刊,每年的征稿范圍、征稿通知,很多期刊都會提前發布下一年度主要的用稿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希望各位學者也圍繞這些話題來做研究、來投稿。比如說我們檔案學通訊,就發布了2020年的征稿范圍,征稿范圍就包括后現代檔案學理論、檔案法修訂機構改革后的檔案事業,檔案管理中的權利問題,區塊鏈與檔案、數字人文與檔案、媒介技術與檔案文獻等等。我覺得征稿范圍就反映了當前我們檔案學領域里面最新的熱點問題,最新的熱點問題是值得大家研究的。
第3個我們說要求小,求小就是說我們要小題大做,只有小題才能大做才能深入,而不要面面俱到、蜻蜓點水,學術論文的寫作,應該是追求片面的深刻,而不是全面的膚淺。所以我們要集中一個小的點來深入的研究,就像剝洋蔥一樣,層層的分析、解剖,這樣的研究才會深入。我們應該做到的是從一點來切入,能夠入木三分、一針見血,我們要從一點來深入,剝洋蔥似的來進行層層的解剖,這樣的文章才有價值。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學術論文寫作,強調的是片面的深刻,而非全面的膚淺,所以不要貪大求全。
第4個我們要求深,要寫得深入深刻。第1點我們需要歸納概括,總結提煉。第2點,文章要寫得深入深刻,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有的同學就會問,怎樣使我們的研究更有深度思考、更有深度,我覺得有4點要求,或者是說兩個方面的要求,要使得我們的思考有深度。
第1個就是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閱人無數。讀萬卷書就是要廣泛的閱讀,要閱讀各個學科的經典的學術著作,在我們人民大學我創辦了一個蘭臺讀書會,就要求我們的學生每個月要讀一本其他學科的經典的學術著作,我恰恰不希望他們讀我們檔案專業的著作。因為檔案專業的著作在上課的時候老師都會提到,我就希望他們讀的是其他學科的這種學術著作。我也經常跟同學說,你現在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就決定你將來成長的高度。所以首先要讀萬卷書,要大量的閱讀文獻,尤其是要閱讀有深度、有思想、有內涵的學術著作。
第2個要行萬里路,要做大量的實際調查研究,比如說我寫的境外檔案的文章,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就調研了十幾個國有企業,我在北京很多單位,包括廣州、上海一些國有企業都做調研,采訪他們的檔案部門的負責人,與我們的檔案工作同仁們進行交流,有了這樣一些調查研究,我看問題就看得更加深刻一點。
第3個要閱人無數,閱人無數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交流,多跟別人交流溝通,進行思想的碰撞,只有思想的碰撞你才能激發靈感。才能切換思考的角度,別人的思考的角度能夠啟發你。這是我們說要使得自己的思考有深度,第1個方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第2個方面,我覺得要逼著自己深入思考,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講,你們最大的難度是不愿意思考。人民大學的學生智力都很高,智力水平都很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強,但是創新能力并不見得很強,為什么?因為他們都愿意被動的來接受,不愿意主動的思考。所以我經常批評他們說你們最大的難度是不愿意思考,只要你愿意思考,你的思考往前深入一步,你就可能會有新的發現,提出新的觀點。
我們檔案學是一門應用型的學科,要經世致用。作為學者,我們不能僅僅是坐而論道,而要起而踐行。我們所寫的文章不能是空對空的,要能夠解決具體實際問題,要為國家的政策法規的改進完善,提供我們學者的智力的支撐。
求深的第3個方面,要深入到精神層面來進行分析。我覺得一個社會系統它有4個層面,淺層的是物質層、行為層,深層的是制度層、精神層。我們現在強調總體國家安全觀,我們要從這樣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就是我說的論文寫作主題的4個方面的要求,求實、求新、求小、求深。
第2個問題,論文的結構。論文的結構就是論文的框架、邏輯的思路,一般來說論文由三部分來組成,開頭、主體和結尾。開頭部分一般講的是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評價,以及本文的研究的對象、方法及創新之處何在?這是開頭部分,主體部分就是我們具體的研究的內容、論證過程、研究發現與結論等等。最后是結尾,就是進行總結和展望。
我們接下來講論文的主體部分,它的邏輯思路,有4種方法,總分方法、遞進方法、并列方法和比較方法。
我們首先來看總分的方法,先總后分、先分后總、總分總都可以。比總分總的一種邏輯思路很簡單,我只能給大家講一些簡單的方法,但是我覺得簡單的方法往往是最實用的方法。大道至簡,簡單的方法往往是最實用的方法,而且我們把簡單的方法用到管理就不簡單了。
第2個我們說遞進的方法,比如說我剛才提到的這篇文章,我國檔案管理體制的演變、歷程、特點與方向。這種遞進的方法,第1個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第1部分講,我國檔案管理體制的歷史演變,這是講過去。第2部分我國當前檔案管理體制的特點,只是講現在第3部分新時代我國檔案管理體制的發展方向,這是講未來,過去、現在、未來的方法很簡單,但是很實用。
第2種方法是事前、事中、事后的邏輯,比如說2003年SARS的時候,我還是一個碩士研究生,我跟著導師就寫了一篇文章,檔案部門應建立突發事件預防和應對機制。寫這篇文章,我就用一種事前、事中、事后的邏輯,第1部分相當于一個概述,從第2部分開始,事前預防突發事件的應對突發事件的前提和基礎,事中控制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事后改進,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持續優化,這就是一種事前、事中、事后的邏輯,這是第2種遞進方法。
第3種遞進方法,問題、原因和對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我們像領導人呈送報告,最關鍵的就是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所在,然后一朝止血,提出一條對策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問題要一針見血,對策要一招能夠止血,這種資政報告就很受歡迎。我們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呢?我們要注意防止犯的一個毛病,這種對策沒有針對性。所謂對策就是針對前面的問題原因提出的,有針對性的策略。所以前面講的思想方面的原因,后面就要提高思想認識,前面講的制度方面的原因,后面就要講健全規章制度。前面講了人才方面的原因,后面就要加快人才培養,要一定要有針對性,當然當我們的問題原因,對策很多條、七八條以上,不要求大家按照順序一一對應,只是說前面已經作為重要的問題原因提出來了,后面需要有相應的對策,與之相對應來解決前面的問題。
第三個方法是并列的方法,我就不想多說了。
第四個方法比較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其實對于我們在座很多年輕朋友,我們年輕的學生來說是最好用的,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我們很多同學喜歡寫中外的比較,用這種方法的,比如說中美檔案網站隱私政策比較研究,第1部分講我們中國的檔案網站的隱私政策是怎樣的?第2部分講美國的是怎么樣的?第3個進行比較,以及提出來對我們國家的啟示。也可以是兩個事物,兩項工作它進行比較,比如說檔案開放與政府數據開放比較研究,我們可以比較這兩者的開放的法規依據,有何差異,他們開發的主體進行比較,對開放的內容比較對開放的方式進行比較,最后提出結論和啟示。這也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比較的方法。
具體的排列次序,先宏觀后微觀;先重要后次要;先主觀后客觀;先講思想層面的,再講行動層面的;要先講虛的再講實的;再就是按類集中,就是同一類別同一屬性的問題要擱在一塊。最后一點要依流程展開,按照業務流程,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比如我們前面講的過去、現在、未來,事前、事中、事后,按照業務流程來展開,這是我們基本的排列次序。
最后再總結一下,我們論文的寫作主題是論文的靈魂要言之有物,結構是論文的骨骼,要言之有序,材料是論文的血肉,要言之有據。語言是論文的細胞,要言之有范,格式是論文的皮膚、膚色,我們要“顏”之有形,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講的論文的寫作。
最后再說一下,我們學術論文投稿,我覺得要注意一些投稿的策略。
第1個一定要立足自己,質量至上。
第2個我們要注意的是要“投其所好”。一定要分析這本雜志它的特點,它喜歡發什么樣的主題,它喜歡發的文章的風格是怎樣的,來準確定位。比如說如果大家給中國檔案進行投稿,中國檔案上的論文它大部分是帶有業務研究性質,它的思想理論性,它就稍微弱一點,它更多的是研究業務的問題,它是一種業務研究性的文章,不是一種純學術的論文。但是如果大家給我們檔案學通訊投稿,那么業務研究的文章基本上是不可能發表的,我們需要有學理、有思想的文章,要很規范的、嚴肅的、嚴謹的學術論文,所以要投其所好,準確定位。
我們寫論文的目的在于什么呢?我給我的研究生做了一個研究生論文寫作指南的封面,在上面寫了兩句話:“以思想影響人類,用文字改造世界”,這就是我們寫論文的根本目的。如果你從這個角度去考慮,你寫論文,你會有一種成就感,一種滿足感,寫起來就沒那么痛苦。我一直認為寫作是很辛苦的,因為寫論文是有難度的,但不痛苦,應該是一件愉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