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檔案館建筑典型案例及其借鑒
當今,生態、低碳、環保等“綠色命題”已為世人高度關注。檔案館承載著人類文明進程的歷史記錄,其建筑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融入“綠色”理念,努力建設“綠色檔案館”。
什么是綠色檔案館
行業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指出:“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本G色建筑也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為了推動公共機構節能,提高公共機構能源利用效率,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節能中的表率作用,我國在頒布《節約能源法》的基礎上,又出臺了《公共機構節能條例》,明確了節能規劃、節能管理和節能措施是包括檔案館在內的公共機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基本遵循。在這方面,檔案館也應該而且可以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檔案部門大力提倡建設“綠色檔案館”的理念,以“節約能源、節省資源、保護環境、以人為本”為目標,努力構建低碳、環保、生態、節能型的檔案館建筑。
鹿特丹市檔案館的獨特之處
鹿特丹市檔案館是利用已有建筑改造而成的,改建工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節能減排措施,被國際檔案界譽為建設綠色檔案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經典案例。那么,鹿特丹市檔案館的獨特之處在哪里?
荷蘭鹿特丹市檔案館,是由荷蘭國家郵電公司的維護中心和停車場(建于1960年)改建而成。1995年,市檔案館收購了國家郵電公司的該處建筑,隨后根據可持續發展原則對舊建筑進行了改造,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于1998年完成全部改建工程,一座煥然一新的現代綠色檔案館呈現在世人面前。
鹿特丹市檔案館在建筑改造過程中采取 了一系列的節能環保措施,主要包括:優化自然采光、采用可持續能源、低污染建筑材料、地下能源存儲、雨水處理系統、高效玻璃和分區供熱、垃圾分類等。起初,還考慮建設植被屋頂,但因為其重量和對屋頂材料的影響不清楚而放棄。鹿特丹市檔案館安裝了以下系統:
調節溫濕度的熱力泵系統。利用140米深的地下蓄水層的能源存儲,且有一個連接熱力分配網的備用系統。該熱力泵系統可為建筑面積約為6.5萬立方米的建筑供熱,保持庫房溫度處于18攝氏度(±2度),相對濕度處于50%,辦公用房則為21攝氏度。
熱水供應系統。通過三個太陽爐和一個熱力泵爐提供的熱水供應。
雨水處理系統。收集雨水,用于沖洗廁所以及為溫濕度控制裝置中的超聲波加濕器提供水源。2000年,又安裝了水質凈化裝置,這樣,處理后的雨水也可以供保護工作室使用,節省了購買去離子水系統的昂貴開支。
優化采光。辦公區的窗臺和墻面都粉刷成白色,以便讓陽光最大限度地反射進辦公室。建筑內的主燈,通過中心機房的計算機控制其自動開關;庫房內的二級燈則設計為手動打開,10分鐘后自動關閉。
太陽能照明系統。2000年,鹿特丹市檔案館在1840平方米的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電池系統。這些太陽能板與屋頂成6度傾角,以方便排泄雨水。據介紹,鹿特丹市檔案館的太陽能照明系統目前也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太陽能電池發的電只能即時使用,目前還沒有電量存儲系統;檔案館周邊的居民樓海拔較高,有時會落下一些垃圾和碎石,造成一些小問題t比較糟糕的是,由于地處北歐,殘留在太陽能電池上的水,在冬天受冷凍結后對電池造成了損壞。然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并不意味著這是個失敗的方案。實際上,這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系統,至今仍尤為壯觀。
領跑全國的綠色檔案建筑
我國綠色檔案館建筑的典型案例,當屬蘇州園區按照“大文化、大檔案”的理念,有效整合園區管委會各局辦、各大公司、各直屬單位和各鎮的各類檔案資源而建設的蘇州工業園區檔案館(共18層,總建筑面積2.24萬平方米)。
打開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的網站,蘇州工業園區檔案管理綜合大廈三星級綠色建筑赫然列在網站的工程示范專欄中。2010年年底,園區檔案大廈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了三星級綠色建筑證書?!熬G色建筑認證”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個由政府主管部門制定和管理的最權威的建筑節能認證,而“三星”則代表了該認證的最高級別。截至目前,放眼全國,達到綠色三星的建筑總計也不超過兩位數。其中,檔案大廈以高達8.2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和多功能、綜合性的使用要求??梢哉f在長三角乃至全國樹立了綠色建筑的新標桿。
據負責檔案大廈建設的中新置地常務副總裁詹宇介紹,檔案大廈自規劃設計之初就將注重節能生態作為重要原則之一,在設計中更是以生態環保的理念作為環境建設標準;以綠色建筑的要求作為建筑設計標準;以健康舒適且符合節能減排的空調技術作為建筑空調系統冷熱源選擇標準。
從項目的設計之初,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綠色專家組即作為項目的顧問參與進來,設計組在專家組的指導下,對照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確保各專項設計和各階段的實施都能貫徹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檔案大廈的綠色看點主要包括:呼吸式幕墻、綠色自循環屋頂微環境、太陽能發電、自然光照明、地源熱泵空調系統、雨水回收系統、遮陽系統、全自動控制的總控室等。
建設綠色檔案館的幾點思考
當前,我國檔案館建筑進入了新一輪建設高峰期,中西部檔案館建設工程也正在積極、穩步實施之中。如何在檔案館建設過程中把節能減排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其中,國內外檔案部門在綠色檔案館建設過程中所采取的各種做法無疑對我們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1 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節能減排是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國策。檔案部門自覺節能減排也是分內之責任?!稒n案館建設標準》也要求,“檔案館建筑應符合國家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并采用節能設備?!眻猿止澞軠p排,崇尚低碳生活,把建設綠色檔案館作為新時期檔案館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檔案館進行前期規劃和總體設計時,就應該充分考慮節能環保方面的要求。無論是新建庫房,還是改建擴建,甚至是利用已有舊房改造成檔案館,都應當而且可以考慮節能減排因素,有一些基本的做法具有普遍借鑒的意義。比如:注意使用環保、可持續的材料;在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盡可能采用自然光和節能照明,利用地熱能調節溫濕度;收集雨水用于循環利用,提高圍護結構性能;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調控溫濕度的能耗,借助計算機技術,實現館庫智能化管理等。
2 重視建筑材料的選擇
衡量一座建筑是否可持續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看其用材的選擇。使用當地的本土材料意味著不用在運輸上耗費能源,而且該建筑可以很好地融入周邊環境。如今,可以對材料進行檢測并制定詳盡嚴格的規格要求。木材可以采用可替代產品。有良好隔熱作用的建筑用磚可以用再生材料制成。避免使用大量的人工制成的終端產品(如塑料)是明智之舉,因為這些是煉油工業的副產品,會散發有毒氣體,也應避免使用有毒化學物質和稀有金屬。
3 把降低運行能耗放在重要位置
檔案館建筑能源消耗最大的是采暖和制冷空調,其次是照明。因此,要重視改善采暖供熱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管理,以提高鍋爐的運行效率,加強管道的保溫,以提高室外管道的輸送效率;減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積和加強圍護結構保溫,以減少傳熱消耗熱量,提高門窗的氣密性,以減少空氣滲透消耗熱量等。
4 增強合理利用資源的習慣
合理地利用各地獨特的自然資源,為檔案館的長期運行維護提供低能耗、低污染的保障,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太陽能的利用,地熱資源的利用,天然降水(雨水)的利用等。加拿大國家檔案圖書館位于渥太華附近,地處北回歸線附近,新檔案館采用復層弧形穹頂設計收集太陽能熱量。新加坡國家檔案館收集雨水,用于澆花和打掃衛生等用途。對館庫周圍進行綠化,創造適宜的小環境,還在庫房的平臺上種植一些特殊的花草,有效地降低了庫房的溫度。
5 展現檔案建筑的特色
外形出眾的新建筑確實能引來更多的關注。將文化服務機構的外形翻新,可促使他們更多地參與到當地社區中去。每一座建筑都有它想表達的信息,而可持續建筑的關鍵是要表達出正確的信息,即保護檔案內容以及檔案館在社區中的更多角色:不以損害后代需求為代價的充分滿足現代人需求的發展模式。
總之,對“綠色檔案建筑”的思考要不斷更新,要從不同的環境和建筑實際出發,發揮各方面因素在“綠色”方面的作用,確?!熬G色檔案建筑”能夠實施到位。
(作者單位:國家檔案局科研所 1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