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斗爭,關乎檔案工作者的飯碗
檔案工作者需要杜絕虛假記錄,無論是庫房蟲霉檢查記錄,還是溫濕度記錄,一定要客觀、真實記錄,提前預警,采取措施,避免大規模蟲霉發生,導致檔案安全事故。
圖:檔案上出現蟲眼,且有漫延擴大之勢
作者:作業本
來源:中國檔案行業交流群
夏季來臨,蟲霉活躍期到來,檔案在呼喚檔案工作者的關注,猶如病人期待醫生的治療,檔案很脆弱,照顧不好,一不留神,就會生病,生蟲了,發霉了,有白蟻了,有蟑螂了.....
生病需要治療,檔案蟲霉防治同樣需要。
檔案蟲霉防治,是檔案安全極其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檔案的長久保存,也是檔案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的基礎。蟲霉防治直接影響檔案安全,影響檔案工作者和單位的利益,關乎“檔案”背后千萬人的利益,從長遠更影響黨和國家的利益。
檔案蟲霉防治是一場持久戰,是敵(蟲、霉)和我(檔案工作者)的斗爭,我方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讓敵方鉆了空子,瓦解大后方,攻破陣地。如果發現及時,還能奪回陣地,能治理。如果懶于治理,疏忽大意,發現太晚,損壞程度嚴重,可能會永久失去檔案。如果正好遇到檢查、評審、查檔的關鍵時刻,就有可能讓檔案工作者丟了飯碗。
如何打贏蟲霉防治戰?需要人、物和策略。
戰爭,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檔案工作者得首先發現敵人(蟲霉),找到敵人(蟲霉),這個過程中,2017年國家檔案局頒發的標準DA/T 35—2017《檔案蟲霉防治一般規則》,是打贏蟲霉防治戰,基本的遵循和作戰方略。
蟲霉檢查,即搜尋蟲霉情報。行軍作戰,軍心最重要,人是根本。檔案蟲霉防治涉及檔案安全,檔案工作者不僅要自己高度重視,也要讓分管領導高度重視。
檔案蟲霉防治需要領導重視,投入資源,必須認真搜集情報,分析情況,闡明危害,出具報告。只有掌握充分的情報,知曉敵方情況,了解檔案損害程度,才能制定有效的作戰計劃,從而選擇相應的治理方法,購買哪種設備,需要哪些技術支持等等。關乎檔案安全,領導也不會輕易忽視。
搜尋敵方情報,是作戰的開始,一要重視基本武器配備,必須要有口罩、手套和外套,避免因敵情嚴重導致自身感染。諸如霉菌類,直接用手接觸,會影響身體健康。此外,還需配備手電、檢查表、記錄筆、深色硬紙張、白色玻璃瓶、鑷子和放大鏡等。
二要從思想上重視,情報搜集。務必細心、耐心、用心,避免走過場,走馬觀花,也不能抱著“看不到蟲霉”的心態,必須踏踏實實,保持高度責任心,深入庫房,調查情況。
三要搜尋敵方情報,因地制宜,根據單位自身情況,靈活運用五點取樣、系統取樣和典型取樣三種方法。(具體見DA/T 35—2017《檔案蟲霉防治一般規則》)
五點取樣,抽查的點數可根據庫房面積的大小確定,一般在(20~50)㎡以內的取5點;(50~100)㎡以內的取8點。庫房中檔案柜中的上層、下層,靠近角落的,墻面的,是關注的重點區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只取中層的,蹲下來,或者抬頭伸手,這些區域的檔案更值得關注。
隨手拿出來的檔案都發現蟲霉時,意味著蟲霉發生情況較為嚴重,需要采取系統取樣,根據庫內檔案數量, 每排或隔排分別按等距離、等量取樣, 每點3卷~5卷。
如果檔案庫房之前發生過蟲霉,根據以往有蟲霉的記錄,重點關注容易發生蟲霉的手工紙、馬糞紙、漆皮和濕度較大區域的檔案。
檢查過程中,要注意根據檔案蟲霉的形態、生活習性等特征, 在已確定的點內逐卷查找,要特別關注縫隙、修裱加固處、檔案存儲設備角落等。
拿出隨身攜帶的深色硬紙張,鋪在下方,取出檔案抖一抖,可將具有假死習性和附著在檔案表層的部分檔案害蟲抖下。
如果發現蟲霉,需要根據上述方法系統檢測檔案庫房蟲霉的分布和類型。與此同時,還應詳細記錄當日庫房溫濕度、標本數量、采集地點與環境、受害檔案的形成年代與材質、檔案受害部位、蟲霉種類與形態、采用何種防霉驅蟲藥劑、曾用何種技術治理等。
除了檢查檔案柜中的檔案,檔案工作者還需要密切關注排風口、管道口、門窗縫隙和檔案庫房角落等位置。
在檔案蟲霉防治這場斗爭中,沒有發現蟲霉,不代表不存在,我們仍需要定期檢查,有條不紊,堅持不懈,保持心態,打贏這場持久戰。
如果想一勞永逸解決戰斗,贏得勝利,那就必須讓檔案庫房溫濕度在合理的范圍內,需要建立檔案庫房的環境監測平臺,配備符合檔案庫房使用的恒濕凈化設備,需要定期用化學或者物理法殺蟲滅菌。
檔案工作者需要杜絕虛假記錄,無論是庫房蟲霉檢查記錄,還是溫濕度記錄,一定要客觀、真實記錄,提前預警,采取措施,避免大規模蟲霉發生,導致檔案安全事故。